不冷清的葬禮
(作者:廖倩玲)
去參加一位只見過兩次面的老太太的葬禮。
這位老太太晚景悽涼,膝下無兒無女,老伴 及兄弟姊妹都已去世,她孤苦零丁,孓然一身, 可以想像得到,她的葬禮一定是門可羅雀,冷冷 清清。因為這個原因,我雖然和她不熟,也特地去哀悼一番。
到達殯儀館,出人意料之外,門前車水馬龍,人潮洶湧。進入靈堂,看見兩對中年夫妻領著四五個小孩,披麻帶孝,嚎啕哭泣,如喪考妣。
我覺得很奇怪,問旁邊的人:「老太太不是孤家寡人,沒有兒女嗎?」
「是的。」旁邊的人回答:「那兩家人只是老太太的鄰居。」
我常常抱怨,大城市裡,人情淡簿。譬如我住的公寓是一棟二十層的高樓大廈,裡面有一百多戶人家,平常鄰居在走廊進進出出,在電梯上上下下,見了面連打個招呼都嫌麻煩。有時鄰居出了事,喊救命,除了火災之外,大家都關緊門窗,深怕禍延自己。更不可思議的,有的鄰居已經住了一年多,竟然不知道隔壁人家貴姓大名,臉黑臉白。彼此疏離,彼此冷漠,彼此隔閡。
所謂「彼此」是「雙方」,「互相」的意思。也就是「你不理我,我不睬你」。相反的,如果有一方採取主動,表示關懷和友善,另一方一定會以同樣的態度回應。
在兩次見面中,老太太給我一見如故,很想去親近他的感覺。
憑這點感覺,我悟出「共鳴」,「迴響」的 道理來,我不須要再問:「沒有後代,沒有親人的老太太的葬禮,為什麼這樣隆重熱鬧?」
(*此文於1997年3月16日,刊於世界日報副刊 )
.